高质量发展践悟 | 深入整治具体的突出的问题

四川省泸州市纪委监委紧盯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农村养老服务等领域,组织纪检监察干部深入基层一线开展监督检查,严肃查处不作为、乱作为以及吃拿卡要、优亲厚友等问题。图为该市江阳区纪检监察干部在黄舣镇永兴村了解有关情况。何岸 摄

湖北省谷城县纪委监委紧盯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惠农政策落实等强化监督,组织专班深入一线走访,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图为该县纪检监察干部在石花镇西瓜产业基地了解有关情况。刘孟卓 摄

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强调,持续深化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着力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实践中,如何紧盯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特别是抓住具体的、突出的问题深入整治,让群众切身感受到党风政风和基层政治生态的变化?我们采访了三位地方纪委监委主要负责同志。

本期嘉宾

刘光辉 四川省成都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监委主任

张 坚 湖北省黄石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监委主任

高友根 湖南省湘潭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监委主任

督促逐级拧紧责任螺丝,防止松劲懈怠、疲劳厌战

记者:请结合实践谈谈,紧盯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特别是抓住具体的、突出的问题深入整治,如何及时解决责任虚化空转、落实不力等问题?

刘光辉:在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过程中,我们构建“党委主责、政府主抓、纪委主推、部门主办、群众主评”工作格局,市委、市政府主动担责,主要领导以上率下,分管市领导根据职责分工谋划部署专项工作,带动各级党委、政府和职能部门齐抓共管。市纪委监委贯通运用政治谈话及函责、评责、究责、巡责等举措,拧紧责任链条。今年,我们在前期开展区(市)县、镇(街道)、村(社区)三级交叉检查的基础上,组织开展条线基层单位交叉检查,推动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双责互动”。各级职能部门党组(党委)将交叉检查作为落实专项整治工作“部门主办”责任的重要抓手,统筹行业领域力量和条线纪检监察力量,组建“纪检专干+业务骨干+财会(审计)专家”交叉检查组,聚焦民生领域关键事、群众身边具体事,找准24个“小切口”,对行业系统的最基层单位开展全覆盖检查。市纪委监委建立机动督查组,对群众反映强烈但交叉检查没有发现的问题开展随机抽查,做好“监督的再监督”,对交叉检查不深入、走过场、敷衍塞责,问题线索应发现未发现、应处置未处置、应立案未立案的,严肃通报、约谈,切实形成工作闭环,以高质量监督推动专项整治工作走深走实、见行见效。

张坚: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主体责任是基础、监管责任是关键、监督责任是保障。黄石市按照大纵深推进要求,牢牢抓住责任制这个“牛鼻子”,完善“党委政府主责、纪委牵头抓总、部门协同推动、市县主抓主战”的工作体系,推动整治一贯到底、一抓到底。扛牢主体责任,调整市、县集中整治工作领导小组设置,实行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双组长”,配套建立调度机制,层层压实责任,严防松劲懈怠。压实监管责任,建立职能部门党组和派驻纪检监察组“双专班”,健全信息共享、问题移送、联动联查等工作机制,推动各条线全面自查自纠、深入整改整治、办好民生实事,做到同题共答、同频共振、同向发力。落实监督责任,市纪委监委领导班子成员实行“五包”机制,根据职责分工包联系地区、包重点案件、包整治项目、包民生实事、包牵头部门,采取定期督导、察访、带案下访、约谈通报等方式,推动责任到人、监督到位、整治见效。

高友根:我们层层拧紧责任螺丝,形成同向发力、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市委常委会会议专题研究部署集中整治工作,市委书记带头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督促全市各级各部门把集中整治作为大事要事抓紧抓实。市委、市政府班子成员严格落实“一岗双责”,按照“领导督办、部门领办、上下联办”要求,牵头调度重点整治项目,分条线抓实集中整治。市纪委监委召开集中整治工作调度会、推进会,总结盘点、理顺思路、部署任务。市纪委监委班子成员全员上阵,落实包县包片包案机制,定期约谈县级纪委书记和重点民生领域派驻机构负责人,传导工作压力;沉到县级“主战场”坐镇指挥,直插一线督导集中整治,督促县级纪委监委加大办案力度。针对一些职能部门存在的思想误区、监管不力等问题,出台了十条举措,督促教育、农业农村、民政等职能部门协同联动,开展联合检查和联动整治,不断提升集中整治综合质效。

上下贯通,合力攻坚,在根治顽瘴痼疾上狠下功夫

记者:聚焦行业系统特别是基层普遍发生、反复出现的突出问题,如何既治顽瘴痼疾、又补漏洞短板,在根治上狠下功夫?

刘光辉:我们突出办案引领,综合运用领导包案、挂牌督办、指定管辖、提级办理等方式,提升案件查办质效,由点及面发现共性问题,由表及里剖析根源成因,努力实现由个案清除、重点整治向系统施治、全域治理转变。同时把监督、办案、整改、治理贯通起来,深化以案促改促治,压实相关部门单位“管行业必须管行风”的主体责任,从制度层面堵塞漏洞、补齐短板。比如,针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全市纪检监察机关持续深化基层产权“应进必进、阳光交易”改革,通过规范基层产权项目全部进入农交平台交易,在有效压缩基层腐败空间的同时,进一步盘活城乡资源要素,助力集体经济和群众增收致富。再比如,紧盯物业管理领域群众“闹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全面梳理行业乱象,一体贯通“查改治”,深挖吃拿卡要等问题线索,推动修订完善《成都市物业管理条例》,整改相关问题,让群众居有所安。

张坚:我们坚持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构建办案、治理、监督、教育工作闭环,由“解决一个问题”拓展到“解决一类问题”。围绕整治重点任务,综合运用日常监督检查、重点专项彻查、信访举报排查、部门系统联查、民意舆情追查、以案挖案深查、建模比对筛查等方法,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具体问题一查到底,对反复出现的共性问题深入整治,让普遍发生的老问题逐渐减少,让新出现的问题难以蔓延。充分运用大数据、智能化手段,针对查办案件中发现的共性问题,从“小切口”入手,探索构建大数据监督模型,为公权力监督赋能增效。比如,今年我市针对养老社保基金领域突出问题,通过对全市社保待遇享受人员与居民户籍、住院门诊及公交卡年审等数据比对分析,筛查疑点数据和问题。同时围绕关键环节追根溯源,循线深挖违规行为背后的责任、作风和腐败问题。深入开展政治生态分析研判,分行业、系统剖析突出问题和治理短板,及时推动整改、堵塞漏洞、完善治理,建立健全一批有效管用的制度机制,着力清除行业性系统性风险隐患,扎紧织密制度笼子。

高友根:我们始终把整治行业系统突出问题摆在重要位置,紧盯“校园餐”、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等重点整治项目,通过召开推进会、调度会、会商会等方式,会同职能部门结合实际制定整治方案,市、县贯通推进整改整治。比如在开展“校园餐”重点整治过程中,督促教育主管部门出台《全市中小学校食堂管理实施细则》等文件,明确招标、验收、结算等环节操作规范。紧盯医疗领域重复检查乱象,督促有关职能部门加快建设医学检验结果共享互认平台和全市一体化影像云平台,推动100项检查项目和97项检验项目结果互认,减轻群众就医负担。针对重点整治、典型案件暴露的突出问题,深挖背后深层次原因,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督促职能部门健全完善制度机制,解决“一件事”推动整改“一类事”。比如,督促健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打招呼”登记报告制度,建立15类禁令清单和全周期追溯链,全流程规范公共资源交易。

推动治理成效向各行业系统拓展、向基层和群众身边延伸

记者:下一步,如何持续深入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刘光辉:我们将持续深化“走基层、访民生、解难题”活动,加强与12345热线平台等有机衔接、协同联动,及时发现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派单式”推动职能部门立行立改,及时向群众反馈办理结果,以解决问题的实际行动和成果成效赢得群众认可。紧盯县级主战场,不断提升基层监督质效,持续优化基层纪检监察机构设置和力量配备,实现全市镇(街道)纪(工)委书记专职化配备,加强对县级办案工作的领导指导,着力提升村(社区)纪检组织工作水平,进一步健全完善“片区协作”“乡案县审”“交叉检查”等工作机制,努力把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一线。聚焦政治清明、政府清廉、干部清正、社会清朗、政商亲清目标,以新时代清廉蓉城建设为总牵引,深入推进机关、学校、医院、企业、中介、村社、家庭等领域廉洁建设,推动治理成效向各行业系统拓展、向基层和群众身边延伸,让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张坚:我们将持续做强基层监督,选优配强镇、村(社区)纪检监察力量,用好交叉监督、办案协作区、对村巡察、乡案县审等机制,推动监督触角延伸至“最后一公里”,着力破解“熟人社会”监督难题,让基层“小微权力”在监督下运行,让群众的揪心事、烦心事有人盯、有人管。依托村(居)务公开栏、“三资”监管平台、12345热线等载体,拓宽群众监督渠道,深化运用“群众点题—部门答题—纪委监督—社会评价”工作模式,选取民生痛点难点因地制宜开展整治,邀请群众参与、接受群众监督、结果由群众评价,让整治效果由群众“说了算”。进一步强化信息化赋能基层监督治理,将数字监督融入民生领域事项监管,盯住具体的、突出的问题,建立跨部门数据共享机制,构建公权力大数据监督平台,实现“事前预警—事中留痕—事后追责”闭环管理,提升监督治理效能。

高友根:我们将继续聚焦县级主战场,紧盯重点人、重点事、重点领域,再揪出一批“蝇贪蚁腐”、啃下一批“骨头案”,持续释放“永远在路上”“越往后越严”的强烈信号。抓紧抓实日常监督,按照群众反映问题集中、案件查办暴露问题较多、民生资金项目密集标准,每个季度选定一批单位,量身制定“一单位一清单”,市、县联动开展驻点监督,实现“剖析一个单位,揭示一域问题,净化一片生态”的综合效果。推动监督一体化机制改革落实落地,加强各类监督横向贯通、纵向协同,织密群众身边风腐问题“立体监督网”,切实提升精准发现并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效能。(记者 李张光 )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的3个工作日内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