矫正孩子“地包天”越早越好

吕斯澄 于国霞

在青少年儿童容易出现的口腔异常状况中,“地包天”是最受家长关注的一个问题。因为“地包天”不仅影响孩子的牙齿健康和颌骨发育,还会影响他们吃东西、说话等日常口腔功能,以及面部美观。“地包天”学名为“前牙反

”,是一种常见的颅面部错合畸形,也就是当孩子后牙咬住的时候,下前牙在上前牙的前面。那么,“地包天”的原因有哪些?应该如何预防和干预呢?

哪些因素容易导致“地包天”

“地包天”的诱因有很多,首先与遗传有关。父母或其他亲属有类似情况的,孩子发生“地包天”的几率会大大增加。其次,一些遗传性疾病也会影响孩子的颌骨发育进而造成“地包天”,比如先天性唇腭裂。但不是说没有遗传或疾病因素,就高枕无忧了,后天环境因素也是导致“地包天”的一个重要因素。

从临床情况来看,常见情形有以下几种:孩子乳尖牙磨耗不足造成牙齿早接触,从而形成“地包天”;上面的乳前牙还没掉,恒牙就从里面长出来,与下面的牙形成“地包天”;后面的磨牙龋坏,却没能及时治疗导致缺失,孩子只能被迫使用前牙咀嚼食物,使下颌骨前移形成“地包天”。

此外,一些全身性疾病如垂体功能亢进、佝偻病等,以及长期咬上唇、吐舌头、伸下巴、吃手指等口腔不良习惯和不正确的喂养姿势,都有可能引发“地包天”。

避免后天环境对颅面部的影响

遗传因素无法改变,但对于后天环境因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干预,尽量避免“地包天”的发生。

掌握正确喂养姿势

对于母乳喂养来说,摇篮式、交叉式、环抱式、侧躺式都是常用且正确的喂养姿势。有些父母认为使用奶瓶会引起孩子“地包天”,但事实上需要关注的不是奶瓶,而是使用奶瓶的角度。如果奶瓶倾斜的角度过大,宝宝的下颌要用力抬起才能喝到奶,那么时间久了就可能引起“地包天”。奶瓶倾斜角度过小也不好,有可能引起“龅牙”。所以,正确的喂养角度建议保持在45°左右。

及时纠正口腔不良习惯

在孩子生长发育过程中,如果发现有咬上嘴唇、吐舌头、伸下巴、吃手指这类口腔不良习惯,要及时帮助他们纠正。一般不建议采取呵斥、惩罚等手段,否则会增加孩子的焦虑情绪,容易适得其反,而是要耐心引导并鼓励其主动改正。家长也可以通过丰富孩子的课外活动、转移孩子的注意力、积极培养孩子的自我克制能力来帮助他们纠正。如果这些办法都不见效,就要求助于专业的正畸医生了。医生会根据孩子的个体情况进行阻断性治疗,比如调磨过长过尖的乳尖牙以解除咬合干扰,佩戴不同类型的矫治器来戒除口腔不良习惯等。

定期检查扼杀“小苗头”

家长应定期带孩子到医院进行口腔检查,检查频率建议每3-6个月一次。有一些口腔问题在日常生活中不容易被发现,但可能给孩子的生长发育和口腔健康美观带来严重、长久的影响,及时发现才能尽早解决。况且,从小养成定期检查口腔的习惯,还能让孩子逐渐熟悉口腔治疗环境,减少恐惧心理,为终身口腔保健奠定重要基础。

防治矫正应尽早就医

门诊中,医生发现不少家长由于知识储备不够,对于“地包天”的预防和治疗存在一些错误的理解和做法。

误区:乳牙期不能做矫正

正解:治疗需赶早不必等换牙

如果孩子已经出现了“地包天”怎么办?有些家长认为,反正乳牙会换,先等等,万一换了恒牙还不齐,不是白治了吗?

这个认识是错误的。乳牙从孩子6个月左右开始萌出,6岁左右开始换牙,到12岁左右才会全部替换成恒牙,这是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如果迟迟不进行干预,“地包天”会迫使孩子的下巴长期处于前伸状态,进一步刺激下颌骨的生长,有可能逐渐形成或加重骨性畸形,这不仅会给口腔功能和面部美观带来不利影响,还会让后续的正畸治疗变得更加困难,连治疗所需的矫治器都会更加复杂。

所以,矫正“地包天”不建议等到换完恒牙再开始。

误区:矫正就是戴牙套

正解:3个年龄段因人而异

孩子在生长发育期间,骨骼、肌肉和牙齿会受到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等多方面影响不断变化,所以“地包天”的治疗并不是“一次性”的,而是一个包括乳牙期、替牙期和恒牙期的序列治疗过程。

乳牙期的治疗主要针对3岁至5岁还没开始换牙的孩子,替牙期的治疗针对六龄齿(指6岁左右萌出的第一颗恒磨牙,位于乳牙列后方,上下左右各一颗,共4颗)已经萌出且上下门牙已经替换的孩子。这两个阶段的主要治疗目标是去除局部病因、阻断骨骼畸形的发展,为骨骼发育创造良好的环境。常用方法包括调磨乳牙牙尖消除咬合干扰、纠正口腔不良习惯减少对颌骨发育的影响、佩戴牙套等活动矫治器或固定矫治器调整牙齿位置或引导上下颌骨发育等。如果错过了这两个阶段,通过恒牙期的治疗也可以改变牙齿的位置和角度,建立适当的咬合关系,对于已经存在的骨骼畸形起到一定的掩饰作用。

总之,建议在孩子可以配合的前提下,尽早开始干预和治疗,避免骨骼畸形向更加严重的方向发展。如果孩子的骨骼畸形较为严重,掩饰治疗也无法达到满意的效果,那就需要考虑等孩子成年后进行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通过手术与正畸治疗配合的方式纠正骨骼畸形,同时建立良好的咬合关系、改善面部美观。另外,无论是佩戴哪种矫治器,孩子都有可能出现口水变多、口齿不清、牙齿或黏膜疼痛、进食困难等不适反应,这需要一段时间适应。孩子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更有利于预防龋齿、牙龈炎、牙周炎的发生。同时,家长要带孩子按时复诊,便于医生及时检查矫治器的情况,保证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作者均为北京儿童医院口腔科医师)

本版供图:视觉中国

上一篇:孩子才两岁,病情来得太快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的3个工作日内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