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心,未来不会没有工作!

原创:韩志红 秦朔朋友圈

AI来了,人类要完全没有工作了吗?

最近这样的讨论愈演愈烈,加之对效率提升的单一追求,在许多人心中种下了恐慌的种子。

作为一名经历过多次技术变革的观察者,我不得不承认,这些喧嚣的讨论曾让我对表达内心真实的想法缺乏底气直到三个跨越时空的真实故事深深地击中了我。

本文将通过三个独特的故事片段,从千禧年之后的科技泡沫,到正在发生的AI公益实践,再到传统生产企业的创新之路,与你共同用诚实和温柔来看见“效率的温度”,以这份微弱的光与你对话。

十月,美国挑战者企业裁员人数同比暴增175.3%,创下二十年来同期最高纪录。硅谷科技公司从微软、亚马逊到Meta,接连宣布裁员计划——客户服务、仓储管理乃至基础大模型的整个研发团队,都未能幸免。

然而,裁员消息尚未平息,各家公司又在以高薪抢人,加码AI应用部署,股价随之上扬。

同一时间,75%以上的特斯拉股东投票赞成马斯克的“1万亿美元薪酬方案”。要兑现这笔薪酬,他必须在未来十年让特斯拉市值达到8.5万亿美元,交付100万台人形机器人、让100万辆车投入Robotaxi商业运营。特斯拉股价盘后一度涨超3%。

AI+效率,正在重新撬动人类财富的天平。

这一幕2001~2003年的“互联网+效率”何其相似

彼时新兴的科技行业裁员十万人;纳斯达克指数两年跌幅达78%;幸存的企业开始回归商业理性:精简成本、专注核心、提升效率,并着重于实现现金流和盈利,为后续增长奠定基础。

1. 断臂求生的韧性网飞的故事 

2001年春,所有风投几乎按下“暂停键”,Netflix被迫裁掉三分之一员工,从120人缩减至80人。宣布那天,虽然有眼泪和抗议,但更多是平静。

意外的是,接下来的几个月,留下的团队反而迸发出更高的创造力与热情。

从圣诞节2002年初,业务再次迅速增长,工作量增加,员工减少,圆满完成了所有工作!

这让Netflix管理层开始反思:优秀员工密度越高,团队能量越强。

于是诞生了著名的高人才密度原则:优秀的人会彼此激励、共同成长;相反,只要团队中有1-2个抱怨者或拉者,就足以拖慢整体绩效。

优秀的工作环境,不在于免费的餐食或豪华办公室,而在于——一群有才华、愿合作的人共同学习、相互激励。

Netflix 用行动证明:“韧性”不仅是反弹回原状(Bouncing Back),更是反超自我(Bouncing Forward)。

企业的真正韧性,在于能否在逆境中快速学习、改进和升级。它不只是硬实力的复原,更是一种软能力的生长——心理韧性、信任、协作,以及在压力下仍能保持高质量沟通。

我曾亲历1997、2008、2012年金融风暴。在那些动荡中,最可怕的从不是外部环境,而是内部被抱怨和悲观侵蚀的团队文化。一个人躺平、两个人抱怨,三个月后整个团队都“病恹恹”。

领导者要做的,不是过度管理优秀员工,而是维护优秀团队的氛围,阻止负能量的蔓延。Netflix一直信奉用最好的人,付最优的薪酬。这不仅是商业选择,更是一种对人才的尊重。

效率的尽头,不是工具化人,而是激发人的自驱与相互成就。韧性,正是效率的底线。

2. 蓝信封的AI公益之路:让科技有温度 

2008年,中山大学的周文华创办了“蓝信封”——一个通过书信陪伴乡村孩子的公益项目。16年来,它已覆盖1478所学校,累计210万封手写信,每年匹配3-4万对通信关系。而支撑这一庞大体系的,全职团队仅20余人。

过去,蓝信封的运营几乎全靠手工:数百所学校往来靠Excel;上百个微信群沟通协调;财务对账要匹配十几个表格。

2022年底,财税治理专家老关等多位专业志愿者的指导下,设计出一套多维表格+低代码平台的系统,带来了四大转变:

1. 运营自动化:从考核、收发信到催信,一人后台操作即可完成;

2. 知识沉淀:形成孩子通信议题数据库,减少人力流失损耗,并根据个性化需求形成不同的关键字抓取机制;

3. 客服体系:常规咨询由智能体协助响应,复杂问题由资深专业人员持续跟进,效率倍增;

4. 业财一体化:资金流向清晰可追踪,治理更加规范。

如今,每封信的旅程、每笔资金的流向都清晰可见。同时,机构内的文科生们,个个自己拖拉带拽,成为产品经理。

老关说:数据治理不是冷冰冰的,它能让信任变得透明。

当技术不替代人,而是助力人,当效率不是为了取代,而是为了成长,技术开始变得温柔。

蓝信封坚持手写信,也坚持用AI让陪伴更持续。科技因此有了温度,而温度,也让效率变得可持续。

3. 传统企业的效率故事:鼎新的选择 

江苏常熟,有一家叫“鼎新”的印染企业,专注运动面料生产出口,已经走过27个年头。

它的厂房不新,但每面墙都挂满了技术攻关照片和标语那是一种生生不息之气

2017年行业扩张期,同行纷纷拿地扩产,鼎新却冷静选择不跟风。创始人杨总说:我们不求最大,只求最强。这份克制让他们熬过了疫情,也躲过了今年订单考验期间产能陷阱

鼎新长期与高校共研新材料,早早投入机械臂试验与数字化升级,虽然过程曲折,但底层数据早已明晰

面对今年海外订单骤停,他们选择保人不裁员,通过轮休维持产线。一个月后,订单潮水般回流

柔性供应链与人的韧性,双双展现威力。

更打动人的是,鼎新员工流动率极低:工作十年以上的人比比皆是,十五年老员工还能领真金白银的金牌。有人被挖走又回来,只因这里干得舒服

从硅谷裁员,到蓝信封的AI公益从马斯克的激进赌约,到鼎新的守正创新——我们看到的是不同维度的效率,但也看到一个共同命题:

当效率离开了人的温度,世界会变得冰冷;当效率服务于人的成长、尊严与合作,它才会成为推动社会前行的力量。

在技术的推动下,世界正在迅速分化,技术能为我们干更多活了,人与人的连接和信任将会成为新的“货币财富”。技术效率会是天堂还是地狱,完全取决于我们的一念之间。真正值得追求的,是有温度的效率

那是一种既能实现目标,又能成就人的力量。让技术更柔软,让组织更有韧性,让世界更有人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新浪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新浪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

上一篇:云端GPU全部售罄!英伟达上财季净利增六成,黄仁勋强调没有看到AI泡沫
下一篇:单季净亏损112亿元!李彦宏为“不聚焦”买单 | BUG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的3个工作日内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