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宁波晚报
李木子陪孩子阅读。受访者供图
“有时候觉得自己像一块海绵,把疲惫、焦虑吸进去,挤出来的是温柔和耐心。”李木子(化名)说。
25岁的李木子有一个4岁的孩子,现居北仑区新碶街道向阳社区。从懵懂无知到无畏全能,这个年轻妈妈用行动打破“‘00后’带娃不靠谱”的偏见。
1
从手足无措到游刃有余
“以前都不知道饺子怎么煮才算熟,现在包子、馒头都能自己做呢。”李木子笑着展示手机相册里金黄的煎饼、翠绿的炒时蔬,曾是外卖常客的她没想到有一天自己也能掌握这些技能。2018年来到北仑时,这个爱玩的姑娘刚刚踏入餐饮行业,直到儿子芒果的降生,她的生活被重塑。
初次抱着软糯婴孩的手足无措、深夜里查阅育儿百科的屏幕微光、凌晨三点换尿布的兵荒马乱……这些场景构成了她作为新手母亲的记忆碎片。当同龄人的微信朋友圈在晒旅行美照时,她的手机里存满了辅食教程视频以及宝妈群的聊天记录。
“怀孕时我就辞职了,老公赚钱养家,我就想好好带孩子,不想错过他成长的每一个瞬间。”第一次当妈妈的李木子勇敢又忐忑。芒果出生的第一个月,有月嫂精心照料,月嫂离开后,李木子便开启了全职妈妈的生涯。
初为人母,有许多崩溃的时刻。芒果是过敏体质,这为李木子的育儿之路平添荆棘。2022年,孩子的过敏性咳嗽贯穿整个夏天,每每夜晚入睡时就会一顿猛咳,清早醒来又是一阵剧烈的咳嗽。那会儿,李木子抱着芒果每隔两三天就要去一趟医院。
去年,芒果的远视储备告急,出现假性近视。为了尽可能守护视力,李木子又是费尽心力。每天下午3点多,她就把孩子从幼儿园里接出来,只为了增加他的户外活动时间。“我得勤快点,不能因为自己懒,耽误孩子。”李木子说。
在健康保卫战中,宝妈群是李木子的“云端智囊团”,从海盐水洗鼻技巧到抗过敏食谱,素未谋面的妈妈们送来的育儿经验,让她缓解焦虑,也让她从最初的求助者,渐渐成长为也能指导新手妈妈的“半个专家”。“以前孩子生病就挺崩溃的,现在能冷静应对了。”李木子说。
“自己还是个孩子,怎么照顾另一个孩子呢?”最初,李木子时常能听到类似的担心,这当中也包括她的公婆。
在芒果的婴儿时期,为方便照顾,公婆与这个小家庭同住一个屋檐。李木子特别感恩的是公婆的理解和支持。当然,两代人思想不同,难免会在育儿观上产生碰撞。李木子并不会选择正面冲突,而是有智慧地解决问题。比如有一次,婆婆用自己的筷子给芒果夹菜,她事后就找来一段科普视频,让丈夫转发过去。婆婆是明理人,第二天再夹菜时,就备了一双公筷。这种“短视频外交”策略,让两代人在科学育儿的认知上悄然同频,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矛盾。
2
划出自我成长的留白
育儿,辛苦,但更治愈。
芒果是天使宝宝,几乎没让妈妈吃过“睡眠被割裂”的苦。几个月大的时候,他晚上7点半就能被哄睡,次日7点醒来,夜里只要喂一次奶。每次醒来,他不哭不闹,眉眼弯弯,笑盈盈地看着妈妈,煞是可爱。
芒果还是一个“小暖男”。有一次,李木子带他到医院看病,走出医院时接到一个电话,因室外有些冷,她侧歪着脑袋,将手机夹在肩头,双手忙活着将外套拉链拉上。芒果看到后,让妈妈蹲下来,用两只小手扶住手机。那时候,他只有2岁。
出门玩的时候,李木子常常会选择绿色出行,有时候遇到早晚高峰,地铁上没有位置,几站过后,当车厢里有空位时,芒果就会拉着妈妈的手说:“妈妈,你去坐吧!”
如今,芒果已经4岁多了,成为一个能帮妈妈分担的小小男子汉。外出旅行时,他能自己背书包和水壶,李木子觉得他走累了,想要抱他,他就会抬起毛茸茸的小脑袋说:“妈妈,我长大了,我可以自己走。”
每晚雷打不动的睡前伴读时光,是李木子最享受的时刻。芒果有很多稀奇古怪的想法,每次提问时,都逗得她哈哈大笑。他们也会扮演绘本里的角色,或可爱的小白兔,或凶恶的大灰狼。
就是这样每一个点点滴滴,拼凑成了育儿路上的治愈时光。李木子越发觉得,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是如此奇妙,芒果就像一棵正在抽条的小白杨,一年又一年,柔软又有力量。
养儿,也需养自己。这个曾因带孩子与社会脱节的年轻母亲,也正努力在亲子关系中划出自我成长的留白。
从芒果上托班起,她就有意识地重建个人空间:约朋友见面,看电影,参加社区活动,报班学跳舞。每周五的舞蹈课总让李木子眼睛发亮——随着音乐响起,她舒展身体,暂时卸下了“芒果妈妈”的身份。
“我不是完美的妈妈,但我正在和孩子一起长大。”在责任与自我之间,这个年轻母亲温柔又坚定。
记者 陈烨 通讯员 陈红 张驰
发布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