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作祟让中年人患上痴呆

新线索有望带来诊断FTD的新方法。

本报讯 痴呆通常会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而当中年人出现相关症状时,往往难以识别。额颞叶痴呆(FTD)就是这样一种60岁以下人群中最常见的痴呆类型。美国研究人员发现了FTD发病机制的新线索,有望推动新型诊断方法的发展,并帮助更多患者尽早进入相关临床试验。5月16日,研究论文发表于《自然-衰老》。

多发于较年轻中年人群的FTD常常被误诊为抑郁症、早发型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或其他精神类疾病。患者平均需要3.6年才能得到准确诊断,目前尚无治愈方法,也缺乏能够延缓或阻止病情发展的治疗手段。因此,找到发病机制并提前诊断和干预非常重要。

研究团队测量了来自116名FTD患者脊髓液的4000多种蛋白质,并将它们与39名健康亲属的脊髓液进行比较。这116人均患有遗传性FTD,使得研究人员能够在活着的确诊患者身上研究该疾病——这是非遗传性FTD病例无法做到的,因为后者只能在死后确诊。

研究显示,FTD患者中发生变化的蛋白质表明,这些患者存在RNA调控异常,RNA调控是大脑基因正常表达所必需的,同时患者还存在影响大脑连接功能的缺陷。研究人员表示,这些蛋白质可能是FTD在中年发病时最早出现的特异性生物标志物。

“FTD影响的是处于人生黄金时期的群体,并剥夺了他们的独立能力。”论文通讯作者、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的Rowan Saloner说,“但不像阿尔茨海默病等其他类型的痴呆,目前还没有一种确定的方法可以在活着的患者中诊断FTD。”

“如果我们能尽早识别出FTD,或许可以利用发现的某些蛋白质作为标志物,引导患者获得正确的资源,比如让他们参与合适的治疗试验并获得精准治疗。”Saloner补充说。

(蒲雅杰)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38/s43587-025-00878-2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的3个工作日内进行处理。